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解读?>?部门
索引号 1115290001176345XJ/2019-01728 发布机构: 第一足球网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部门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19-02-15
公文时效:

第一足球网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06年至今,我盟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传承人10人(其中2人已故);自治区级项目55项,传承人74人(不含自治区级第六批传承人17人);盟级项目93项,传承人287人;旗级项目188项,传承人656人。

一、制定保护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是对第一足球网、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基地和传习所、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据库建设和其它具有重要影响的非遗传承基础性活动进行保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没有涉及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更加具体的保护措施。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健康的文化生态,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保护管理办法的法律依据

本办法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2017年5月26日第一足球网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三、制定《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由于受现代化进程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许多项目面临濒危失传,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人亡艺绝”。同时,在制度建设上,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加以明确和规范,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挖掘并列入保护范畴,有必要制定具体办法进行有效保护。

四、起草过程与征求意见情况

我局于2018年8月起草了《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初稿),10月下发各旗非遗保护机构征求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了修订。修订稿2018年9月21日以阿盟文广局函件发至各旗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盟直各相关单位。9月30日前,我局收到了各旗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及盟直各相关单位反馈意见的函二十余份,相关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议。其后,我们邀请自治区三位非遗专家进行了审核,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议对修订稿进行了补充修改和进一步完善,2018年11月7日,经盟级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意提交盟行署公布实施。2018年11月12日,我局对送审的《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进行了审查,并向盟行署提交了合法性说明。11月22日,盟行署法制办以阿署法审[2018]154号文提出了合法性审查意见,我们按照意见对《保护管理办法》再次进行了修改。

五、对保护管理办法内容的说明

本办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

本办法规定了旗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旗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改、财政、民族宗教、经信、住建、教体、旅游、人社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

本办法对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也做了进一步明确。

至此,《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关所有程序,正式提交阿盟行政公署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


相关链接:第一足球网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信息来源:第一足球网文化旅游广电局文化遗产科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政策解读>部门
索引号 1115290001176345XJ/2019-01728 发布机构: 第一足球网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部门
发文字号: 成文时间: 2019-02-15
公文时效:
第一足球网文化旅游广电局关于《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06年至今,我盟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传承人10人(其中2人已故);自治区级项目55项,传承人74人(不含自治区级第六批传承人17人);盟级项目93项,传承人287人;旗级项目188项,传承人656人。

一、制定保护管理办法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是对第一足球网、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基地和传习所、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据库建设和其它具有重要影响的非遗传承基础性活动进行保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没有涉及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更加具体的保护措施。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社会文化多样性和健康的文化生态,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保护管理办法的法律依据

本办法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经2017年5月26日第一足球网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三、制定《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由于受现代化进程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许多项目面临濒危失传,许多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人亡艺绝”。同时,在制度建设上,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加以明确和规范,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挖掘并列入保护范畴,有必要制定具体办法进行有效保护。

四、起草过程与征求意见情况

我局于2018年8月起草了《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初稿),10月下发各旗非遗保护机构征求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了修订。修订稿2018年9月21日以阿盟文广局函件发至各旗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盟直各相关单位。9月30日前,我局收到了各旗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及盟直各相关单位反馈意见的函二十余份,相关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议。其后,我们邀请自治区三位非遗专家进行了审核,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意见和建议对修订稿进行了补充修改和进一步完善,2018年11月7日,经盟级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意提交盟行署公布实施。2018年11月12日,我局对送审的《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进行了审查,并向盟行署提交了合法性说明。11月22日,盟行署法制办以阿署法审[2018]154号文提出了合法性审查意见,我们按照意见对《保护管理办法》再次进行了修改。

五、对保护管理办法内容的说明

本办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

本办法规定了旗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旗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改、财政、民族宗教、经信、住建、教体、旅游、人社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

本办法对于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也做了进一步明确。

至此,《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关所有程序,正式提交阿盟行政公署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


相关链接:第一足球网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足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