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足球网支持鸵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4-05-24 09:53
- 浏览次数:
阿署办发〔2024〕22号
第一足球网行政公署办公室
关于印发《第一足球网支持鸵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旗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示范区管委会,盟行署各委、办、局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央、自治区驻盟各单位,各重点企业:
经盟行署同意,现将《第一足球网支持鸵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5月24日
第一足球网支持鸵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鸵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节粮型”特点,鸵鸟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支持我盟鸵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拓展乡村振兴新途径,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支持种鸵鸟场建设。鼓励鸵鸟企业(合作社)高标准建立种鸵鸟场,引进优良品种,对新建圈舍面积60亩以上的种鸵鸟场且引进优质种鸵鸟的企业(合作社),按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投资总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引进的优质种鸵鸟每只给予3000元补贴,单个企业(合作社)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对新建鸵鸟繁殖孵化车间(含孵化设备)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二、支持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三)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统筹规划鸵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企业(合作社)建设商品鸵鸟规模化养殖基地。对新建和改造升级300只以上规模化养殖基地,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每座圈舍按照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投资总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
(四)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农牧户养殖风险。鼓励养殖户在当地购买幼鸟,购买幼鸟100只以上的,每只给予100元补贴。探索建立企业—农牧户“鸵鸟代养”制度,鼓励企业与合作社、农牧户签订代养协议,企业统一提供良种、技术、防疫、饲料配方,统一收回屠宰、加工、销售。
三、支持构建产业加工体系
(五)健全产业加工体系。实施精准招商,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第一足球网发展鸵鸟精深加工。对新建屠宰场、饲料加工厂及肉、蛋、毛、皮等鸵鸟产业精深加工厂,按照投资总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产业的突破口,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级重点龙头企业。鸵鸟产业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新认定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一次性奖励30万元。
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
(七)支持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对集中连片达到200亩以上,且与鸵鸟养殖场(户)签订饲草购销合同的牧草种植主体给予补贴。其中,对种植多年生(苜蓿等)优质牧草,按要求验收通过后分两年给予每亩600元补贴,每年补贴300元;对种植一年生(燕麦等)优质牧草,按要求验收通过后每亩给予100元补贴。
(八)加大鸵鸟专用饲料生产加工力度。大力推广“饲料企业+养殖户+种植基地”利益联结模式,降低养殖户饲料采购成本。积极引进饲料加工企业,对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开发鸵鸟专用饲料,且年加工量达到1万吨以上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年加工量达到2万吨以上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五、加强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
(九)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模式,促进产、学、研、销结合,通过实施科技攻关,开发鸵鸟皮、鸵鸟肉等系列附加值高的产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筛选鸵鸟产业领域先进科技成果,通过“蒙科聚”阿拉善分中心发布,支持开展新型孵化技术及鸵鸟肉、蛋、皮、毛等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
(十)强化技术服务体系。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训、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主体,到鸵鸟产业发达、养殖技术先进的地区开展鸵鸟产业专题培训。建立健全鸵鸟产业专家服务机制,注重引进培养鸵鸟养殖和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鸵鸟养殖生产,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养殖能力和生产效率。
六、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
(十一)打造产业区域品牌。构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鸵鸟产业一体化格局,培育地域特色鲜明、产业基础完善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形象创建和宣传,打造地域名片。
(十二)构建多渠道营销体系。结合区位,联动发展,拓宽产品外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实现“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组织策划各种高端推广促销活动,将鸵鸟产品打造成为高端产品,进入高端消费市场。
(十三)推动鸵鸟文旅产业联动。深入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鸵鸟产业与乡村发展、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支持开发鸵鸟文化主题旅游项目,打造集生态规模化鸵鸟养殖、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特色产品品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鸵鸟产业园。鼓励设计开发融入鸵鸟元素的本地民族工艺品,打造鸵鸟文创产品品牌。
七、着力加强保障措施
(十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盟特色产业发展中心要重点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实施,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盟财政局要配合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灵活运用好政策措施,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进行补贴,基建投资等性质类同的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不得重复享受本政策措施。盟农牧局要配合做好疫病防控和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其他盟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十五)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将鸵鸟纳入盟级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企业、合作社、农牧户自愿参保,降低养殖风险,保费由盟、旗(区)、企业(养殖户)按照2:5:3的比例承担。
(十六)保障产业要素支撑。各旗区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解决鸵鸟产业用地需求。充分考虑鸵鸟产业特点,鼓励利用荒滩荒坡发展鸵鸟产业,符合用地政策的要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各旗区要对鸵鸟产业加工企业、养殖场在用水用电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本政策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如遇政策调整,适时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