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省20条举措干货满满!
- 发布日期:2025-04-24 10:52
- 浏览次数:
- 朗读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针对民营企业在绿色发展、环境准入管理、环境执法监管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及问题,出台二十条政策举措。
“《若干举措》既有之前经验的固化提升,又有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民企贡献了全省60%以上GDP、70%以上税收、80%以上出口和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市场经营主体。《若干举措》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指导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聚焦企业所需、企业所急、企业所盼,全面助力民营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
近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环评审批科办公室工作人员徐东锦打开智能化辅助环评审批系统工作界面,点击上传了一份某塑料制品企业的新建项目环评报告。十多分钟后,系统便提示已完成对环评报告的全文解析。
“以前审查一本环评报告,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复杂的数据比对与分析,可能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现在十多分钟就够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管理处处长陈天力介绍,用上了AI技术的审批系统实现了环评报告表一键上传与智能审查,依托AI准确、高效判断报告中环保法规、标准要求等的符合性,输出环评质量审核问题清单,标注问题位置,方便审批人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让企业能更快拿到环评批复。
利用AI开展环评审批只是《若干举措》中浙江深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内容之一。接下来,浙江还会在持续深化AI环评审批的基础上,打造基于AI辅助的执法监管和碳足迹管理场景,推行非现场、无感式、精准化监管执法。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浙江明确要求探索建设融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浙江省碳足迹评价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一体化服务和咨询,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生态环境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对经营主体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投放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大规模设备更新。
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实行‘打捆’环评审批,企业上项目方便多了,不仅时间大大缩短,环评编制费也省了2/3以上,只要5000元左右。”在提交了同一本《环境影响报告表》后,宁波市北仑区万洋众创城小微园10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通过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批,参与“打捆”环评的宁波茂发泵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钱锋拿到批复文件后高兴地说。
原来按照例行审批程序,每家企业都要单独委托环评公司编制环评文件,报生态环境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同时减少编制费用、提高审批效能,浙江生态环境部门创新开展“打捆”环评。
不止于开展“打捆”环评,近年来,浙江还大力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环评审批改革,让改革区域内企业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平均缩减了近65%,编制费用降低约55%。
“像‘打捆’环评等环评审批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进一步地巩固深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举措》提出,要持续推进环评审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指导、“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以及“打捆”审批、“多评合一”、环评审批代办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同时,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要全方位优化审批服务,迭代升级“浙里环评”等智慧管理平台,在线为企业提供环境准入研判、审批管理咨询、项目选址建议等智能服务;研究建立分级分类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要素调配保障机制,优化环境要素调配保障;强化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统筹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开展“评证合一”试点等。
探索“预约式”执法服务
“多亏了执法检查服务队的上门指导,让我们公司避免了大量人、财、物浪费,少走了很多弯路。”近日,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坡为台州市黄岩区生态环境部门参与的“预约式”执法服务点赞。
什么是“预约式”执法服务?“当企业提交预约申请后,我们将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或派遣生态环境队伍,或组建一支跨部门、跨领域的指导团队,上门开展综合性执法检查和指导服务。”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负责人将这一执法服务比作一个定制化的“体检”。针对“体检”过程中企业咨询的问题,“体检”团队会及时给出专业性答复。
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因产能提升,急需新增生产线和扩建规模而提交了申请。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市场监督和消防等专业人员队伍迅速响应,上门帮助企业排查防范,为企业在建筑垃圾处置、噪声扬尘污染、工地施工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了综合性、预防性、精准性的跨部门联合指导服务。
探索“预约式”执法服务是浙江进一步优化环境执法监管的又一力举。此外,根据《若干举措》,浙江还将通过“环保e企管”等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学法、预警提醒、自查提醒等服务,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合规;持续优化环境监管方式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企业报表“多表合一”,探索企业相同指标数据“最多报一次”,深化正面清单内企业无事不扰;不断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落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对当事人确有困难的可依法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助企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涉企服务政策指导,营造助企发展良好氛围,确保《若干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浙省20条举措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2025-04-24 10:52
-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针对民营企业在绿色发展、环境准入管理、环境执法监管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及问题,出台二十条政策举措。
“《若干举措》既有之前经验的固化提升,又有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民企贡献了全省60%以上GDP、70%以上税收、80%以上出口和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市场经营主体。《若干举措》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指导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聚焦企业所需、企业所急、企业所盼,全面助力民营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
近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环评审批科办公室工作人员徐东锦打开智能化辅助环评审批系统工作界面,点击上传了一份某塑料制品企业的新建项目环评报告。十多分钟后,系统便提示已完成对环评报告的全文解析。
“以前审查一本环评报告,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复杂的数据比对与分析,可能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现在十多分钟就够了。”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管理处处长陈天力介绍,用上了AI技术的审批系统实现了环评报告表一键上传与智能审查,依托AI准确、高效判断报告中环保法规、标准要求等的符合性,输出环评质量审核问题清单,标注问题位置,方便审批人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让企业能更快拿到环评批复。
利用AI开展环评审批只是《若干举措》中浙江深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支撑、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内容之一。接下来,浙江还会在持续深化AI环评审批的基础上,打造基于AI辅助的执法监管和碳足迹管理场景,推行非现场、无感式、精准化监管执法。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浙江明确要求探索建设融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浙江省碳足迹评价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一体化服务和咨询,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生态环境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对经营主体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投放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大规模设备更新。
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实行‘打捆’环评审批,企业上项目方便多了,不仅时间大大缩短,环评编制费也省了2/3以上,只要5000元左右。”在提交了同一本《环境影响报告表》后,宁波市北仑区万洋众创城小微园10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通过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批,参与“打捆”环评的宁波茂发泵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钱锋拿到批复文件后高兴地说。
原来按照例行审批程序,每家企业都要单独委托环评公司编制环评文件,报生态环境部门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工建设。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同时减少编制费用、提高审批效能,浙江生态环境部门创新开展“打捆”环评。
不止于开展“打捆”环评,近年来,浙江还大力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等环评审批改革,让改革区域内企业环评报告编制时间平均缩减了近65%,编制费用降低约55%。
“像‘打捆’环评等环评审批改革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进一步地巩固深化。”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干举措》提出,要持续推进环评审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指导、“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以及“打捆”审批、“多评合一”、环评审批代办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同时,要求生态环境部门要全方位优化审批服务,迭代升级“浙里环评”等智慧管理平台,在线为企业提供环境准入研判、审批管理咨询、项目选址建议等智能服务;研究建立分级分类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要素调配保障机制,优化环境要素调配保障;强化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统筹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开展“评证合一”试点等。
探索“预约式”执法服务
“多亏了执法检查服务队的上门指导,让我们公司避免了大量人、财、物浪费,少走了很多弯路。”近日,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坡为台州市黄岩区生态环境部门参与的“预约式”执法服务点赞。
什么是“预约式”执法服务?“当企业提交预约申请后,我们将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或派遣生态环境队伍,或组建一支跨部门、跨领域的指导团队,上门开展综合性执法检查和指导服务。”台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岩分局负责人将这一执法服务比作一个定制化的“体检”。针对“体检”过程中企业咨询的问题,“体检”团队会及时给出专业性答复。
浙江丰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因产能提升,急需新增生产线和扩建规模而提交了申请。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市场监督和消防等专业人员队伍迅速响应,上门帮助企业排查防范,为企业在建筑垃圾处置、噪声扬尘污染、工地施工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了综合性、预防性、精准性的跨部门联合指导服务。
探索“预约式”执法服务是浙江进一步优化环境执法监管的又一力举。此外,根据《若干举措》,浙江还将通过“环保e企管”等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学法、预警提醒、自查提醒等服务,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合规;持续优化环境监管方式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企业报表“多表合一”,探索企业相同指标数据“最多报一次”,深化正面清单内企业无事不扰;不断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落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对当事人确有困难的可依法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助企发展工作机制,加强涉企服务政策指导,营造助企发展良好氛围,确保《若干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